学习改变自己,奋斗改变人生!

小改变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法则 >

职场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善用这6点,你也能成为会哭的孩子

时间:2024-06-18 21:30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天天早出晚归,忙的团团转;收到发工资的短信提醒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数字少得可怜;当你在专心工作的时候,旁边的同事在大声讲电话; 明明自己的工作已经够多了,老板还是“加量不加价”…… 职场的无奈这么多,伴随而来的是无尽的抱怨。

抱怨工作太辛苦,太累,抱怨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抱怨办公环境太差,坑人的同事,还有老板的压榨, 总之,什么不爽就抱怨什么。

这种现象在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中得到印证:超过六成职场人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之间,但同时,九成职场人对自己的抱怨行为感到厌恶。于是,人们一边抱怨,一边厌恶着自己的抱怨。

抱怨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一般人都认为抱怨是不好的,但是掌握了抱怨的技巧,也能变好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平时,那些挑剔和难伺候的人的要求往往得到了优先处理,而自己对别人的所采取的宽容态度,反而被忽视? 这就是“抱怨效应”

抱怨亦有其自身的价值,他不仅带来负面的能量,也有正面的作用,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就是说当你有抱怨的时候,说出来,可以排解负面情绪,而且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的。

职场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善用这6点,你也能成为会哭的孩子

 

1 那抱怨有什么作用呢?

1) 适当的来点抱怨,能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很多时候,了解都是从表达抱怨开始的

例如:

一个人说: “我讨厌那部电影!”

对方也许回答:“你也讨厌那部电影啊? 知己啊”

用抱怨来拉近人的距离

“今天又下雨,真是见鬼了!”

“是啊,外面好冷啊!”

这些抱怨帮助我们建立了互动的共同点,拉近人们的距离,使我们的社交更顺滑

2) 适度的抱怨,是一种沟通的机会

当你在抱怨的时候,说出来,别人听到了,这样能促成一个沟通的机会,如果你一种憋着, 怕不是要憋出内伤。

大学毕业以后,我去到了一家港资公司做软件工程师,那时候年轻啊,也冲着学习的心态做事,所以只要有人派任务过来,照单全收,于是我就负责了开发,部署,写技术文档,忙的七荤八素的,可是觉得自己能行,就默默的加班把这些任务抗过去, 不敢有所抱怨。

可是有一次,技术经理Peter又过来给我一个任务, 说这个非常急,赶紧要搞定,我接下来了, 然后准备晚上加班做,可是一会他经过我的座位的时候,看我还没有开始,就说:“你怎么还不开始做,要来不及的。” 我一听也有气,忍不住抱怨道:“我有这么多任务,需要晚上才能开始做”Peter说:“我看你挺闲的啊!也没见你着急的样子。”

我就把手头的任务列出来,给Peter看,看完以后,Peter说:“原来你做了这么多东西的啊,那这个任务我给其他人的,以后有什么问题要直接说出来。”

通过这次事情,发现抱怨可以让引起领导的注意,促成沟通,把事情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然也要适度的抱怨, 什么是适度的抱怨呢?

HR部门的的阿华和阿文,都喜欢抱怨。最近公司的行政部门几个同事不约而同的请了病假,上司想要委派他们去两前去协助工作。

接到上司的电话,阿华马上跳起来嚷嚷到: “请什么病假,肯定是去逛街了,让我们去帮忙。”

阿文也抱怨起来,然后把手头的工作列出来,重点画出来,然后找到老板,告诉老板,那些是不能分出去了,自己如果去帮忙,完成不了任务,会影响进度, 所以不能去。

这样阿华就被委派去帮忙了,而阿文则不用去了。

阿华的只是牢骚,而阿文 要有理有据,这是有效的抱怨, 这样才能说服你的上司。

3)辨认出过度的抱怨,并防止它

因为公平引起的抱怨

世上没有公平的事情, 每个人的体力、智力、精力、人脉、接受教育的程度都不同,所以你能得到的机会也不同,两个人同时入职,一起工作,可是你的同事比你先升职,这个时候,你觉得不公平,然后开始抱怨,这种抱怨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已成事实的事情,你应该找出差距,迎头赶上。

因为自负而引起的抱怨

通常是你是羽毛球高手,打球的时候,被年轻同事给打败了,你抱怨说,要不是我今天不在状态,我肯定打得你满地找牙。

假想,脑补别人知道事情引起的抱怨

其实你不了解真相,你被公司开除了,心情不好,你朋友请你去玩, 你抱怨说:“明明知道我被开除了,还要我去玩,像看我笑话啊”,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事情,可以直接说清楚,不然你去了,一脸不开心,只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虚荣和攀比引起的抱怨

你去参加同学汇,大家都开成来的,就你是坐地铁来的,你开始抱怨你的同学,一个个都是在炫耀,有什么了不起,这种无意义的抱怨,应该戒除。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别人在炫耀,而是我们自己太Low。

因为人性的弱点引起的抱怨,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抱怨是不是因为公平,自负,假想,虚荣和攀比引起的,谨防“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这一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踢猫效应”的景象每天上演, 所以我们识别出来,避免因为抱怨,而连累无辜。

4) 抱怨可以疏解人的情绪,让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霍桑效应”,这个效应得名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外一个叫做霍桑的工厂。这是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即使是这样,这里的工人们依然没有感觉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这让工的负资人们非常的费解,于是在1942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来寻找原因。

心理学家们来到工厂后,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用两年多的时间,找了两万多个工人谈话,这些专家在和工人沟通的过程中,耐心倾听了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他们对工人们的抱怨非但没有压制,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这样的一个行动让工人们长期积压的不良情绪得到了疏导于是在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下,霍桑工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正视工作,并且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到工作中。

美国柯达公司战略失误以致破产,但在管理方面,该公司曾专门设置帮助员工平抑抱怨与情绪的“幽默房”,装有各种笑话书及幽默内容光盘等的图书馆,布置有幽默大师卓别林和笑星克罗麦克斯剧照的大厅,以此缓解平复员工的抱怨。这样员工的心情顺了,工作也顺利了。

职场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善用这6点,你也能成为会哭的孩子

 

不做无效的抱怨, 不是简单地“哭闹”就“有奶吃”

当然也不是什么抱怨都好用的,下面四个种类的抱怨就让人讨厌,反感。

漫天要价型

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觉得自己应该跟优秀的同事拿一样的工资,可是做的工作没有人多,质量还没有人做的好。

光说不做型

只有指责,没有想法,比如工作上遇到难题,不想着怎么解决,抱怨太难了,客户太挑剔了,什么都说,就是不做。

毫无禁忌型

什么场合都抱怨,不给人面子。

什么都能抱怨

无论什么都能抱怨,不但工作环境,工资,福利能抱怨,连 椅子不舒服啊也能抱怨。

职场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善用这6点,你也能成为会哭的孩子

 

如果做好有效的抱怨

有效的抱怨 = 排除负面情绪 + 合理沟通 + 解决问题, 合理的沟通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排除负面情绪是福利, 那如何运用合理的沟通手段,做好抱怨 呢?

1) 找准对象

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你需要正视的抱怨对象,比如你觉得公司给的工资太少了,想加工资,那只能找你的上司抱怨,跟上司沟通,跟你的同事只能发发牢骚,不能解决问题。

2)做好准备,有理有据,经过思考,最好还有建议

在找上司谈之前,需要做好准备,想加工资,就就要列出来你工作成绩,工作任务,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告诉老板,你现在值得加工资了。

而且说话的时候,可以委婉一些,例如你想抱怨你的工资太少,可以说“我喜欢目前的工作,但是薪水太一般了”, 你想升职,可以说“其他都还好,就是工作缺乏挑战”

3)瞅准时机

上司心情好的时候, 看看公司的风气,或者是老板放风出来,要整改了。

抱怨是看时机的,如果上司本身心情不好,或者很忙,你来抱怨,老板一着急,生气了,那你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给老板带来不好印象。

还有一种情况的,对于公司需要改革,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如果最近放风出来要整改了,你这个时候的抱怨,就是给改革加一把火。正是时候。

4) 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即使奏效的方法,至少也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

对于抱怨,可以提供一些解决方法是最好,即使没有解决方案,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有抱怨,没有行动,不做只会抱怨的难缠分子

5) 多体谅,少指责

抱怨的时候,也需要多体谅,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对事不对人。

6) 学会自我消解

抱怨很有一种可能是没有解决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学会自我消解, 有一个小方法可以试试:写下五件事,列出你的抱怨,分析解决方法,把纸撕掉,写在纸上,相当于把事情放下。

对于抱怨,有一些小建议:

1)私下抱怨, 不要在公众场合,让上司下不来台。

2)以“我建议”开头,道出自己对某一方面问题的不满。

3)不要见人就抱怨, 以防被人利用

4)控制你自己的情绪,有事说事,对事不对人。

职场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善用这6点,你也能成为会哭的孩子

 

抱怨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种建议,反映出一种需求, “经营之神”,松下电器公司前总经理松下幸之助有句口头禅:“让员工把不满讲出来。” 如果我们有抱怨,我们需要将讲出来,这是沟通的开始,也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签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