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自己,奋斗改变人生!

小改变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法则 >

职场的六争、六不争——以亲身体会谈谈适度妥协与据理力争的艺术

时间:2024-06-18 21:30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当领导,还是做“走卒”,都会遇到权力割据、机遇降临、利益分配、诱惑考验等问题,此时,是退让,还是力争?确实令人头疼。

在这个问题处理上,自我感觉大部分应对得不错,可教训也不少。今天,我就一改常态,不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废话少说,依据体会,直接上“货”了。

职场的六争、六不争——以亲身体会谈谈适度妥协与据理力争的艺术

第一、何时不争,低下高昂的头,潜伏?

1.羽翼未丰时不争。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你新到一个单位,人生地不熟,立足未稳,欺负你的“老人”还特别多,这个时候,就不要过于计较得失,一激就跳,先沉默观察,把情况摸清楚后再顺势而为。

再比如,当你被小人陷害,被领导误会打压,郁郁不得志时,怎么办?“凉拌”!千万不要惊惶失措,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千万不要像杜娥冤一样急着去申辩、去澄清,越说越说不汪,剪不断,理还乱。自己人微言轻、势单力薄时,不妨“龟缩”起来,韬光养晦,从长计议,创造或等机会,以图再起。

2.蝇头小利不争。很多人在这上面栽过跟头,有的还不自知、沾沾自喜。眼光狭窄,喜欢贪占小便宜的人,通常都走不远。见的太多了。

我过去有一个搭档,上任伊始,就开始拉帮结派,想尽办法捞好处。有一次,竟然趁我休假,叫人把仓库里的废旧器材拉出去卖了,估计赚了一二千块,中饱私囊。有人告诉我后,鼻子都快气歪了,后来转念一想,反正老子也不准备在这个单位长呆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随他去吧!神马都是浮云。事实证明,后来那老小子仕途发展得并不怎么样,爱贪小便宜,不大气。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嘛,胸襟增加魅力,气度决定发展(俺自创的)。

如今许多人总喜欢把领导当傻子,自己悄悄地偷奸耍滑,暗地里搞小动作得好!处,以为领导不知道。其实,领导心里亮堂着呢!不点破你罢了。比如,办事报销发票,过去我秉持的原则是,不要让自己掏腰包就行了,不指望这个发财。可是,如今,我看到许多人总喜欢在这上面动脑筋,总想着法儿“提成”,很容易被人看扁,被领导瞧不起:就这点出息,钻到钱眼里去了!有了这么个印象,你还怎么混?!

3.无谓闲气不争。我最佩服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有句名言,“平生有三不争: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闲气。”我认为很有道理。

这就好比,对工作中一些细节上的鸡毛蒜皮的争执或者矛盾,某项工作谁多干了谁少干了,排班儿谁吃亏了谁占便宜了等等,则不必那么斤斤计较。遇到这种情况,不防姿态高点,让他三分又何妨。

再比如,对待别人的风言风语、冷嘲热讽,内心坚定,不予理睬。无论你做的事是对还是错,身边的人都会有评价或者意见建议。从善如流自然有理,但是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耳根子不能太软,别人的言辞可以作为参考,却决不能轻易改变你的想法和初衷!对于赞美之辞,表达感谢,不骄不躁;对于冷言嘲讽,报之一笑,不乱本心!

4.“政治荣誉”不争。这里我特指的是评功评奖时,什么“嘉奖”、“优秀某某者”等之类的所谓表彰项目。作为曾经承办过这些事情的我,对之看得透透的,真的不屑一顾。因为,我知道,这只不过是单位为了搞平衡照顾,鼓励那些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干事的人,而专设的“精神安慰奖”,无甚大用。倒不如给人提一职,来得爽快直接。

说句实话,只要不是边缘人物,只要天天与领导接触,你干了多少工作,领导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基本清楚的,并不需要通过这些“华而不实”的什么奖、什么功来体现。而且,领导不想用你,就算你得的表彰奖励再多、群众呼声再高,一切仍然是等于零。当然了,如果在发个不值钱的奖状证书的同时,顺便给你奖个几千块钱的时候,也可以考虑考虑争取一下,但得奖后不要忘记把奖金拿出来请请客,让别人也“沾沾喜气”,否则,易遭人忌恨。

5.一时功劳不争。我有一个观点,不知大家赞不赞同:下级就是为上级服务的!你做的所有工作,基本上都是为上级做的,只有上级上去了,把位置空出来,你才能通过自己争取,成为新的上级。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是你的,功劳是上级的。

然而,许多人自私自利,喜欢居功自傲,不懂得分享与谦让,习惯于稍微做了点工作,就邀功求赏。他们会想尽办法争夺功劳,为的就是在领导面前表现表现,留下好印象。这个我觉得,也没什么大错。但是,谁都不傻,如果每次都抢功,不仅会让同事厌恶,也可能得不到领导的赞赏。

所以,真正高情商的员工,在关键时刻都会主动让功,把功劳留给别人,责任留给自己。他们这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短期内可能吃亏了,但是从长远看,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一定会得到更大的甜头。当然,前提是领导要知晓你的付出。如果领导官僚,你又不善于在关键时候表现自己,再加上小人抢功挡道,那你不是吃“哑巴亏”,替别人“做好事”、“数钞票”了吗。

6.“面子工程”不争。中国人,都很爱面子。可是,往往死要面子,而自己力未逮,就容易活受罪。没权没钱没地位,哪来的面子呢?

关于面子,李嘉诚说过一段十分经典的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那样了。

因此,在自己各方面状况不济,自身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不必过分在乎别人是否尊敬你。尊重也是求不来的,就算你放低身段,作贱自己,也只会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你我皆尘埃,有人不尊敬你,也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耿耿于怀。

第二,何时该争,启动智慧的脑,出击?

职场的六争、六不争——以亲身体会谈谈适度妥协与据理力争的艺术

1.应该拥有的权力要争。无论是做个小主管,还是当个小领导,一定要把自己的权力边界搞清楚。什么意思?就是属于你的权力,你要拾起它,把它用好用足;不属于你的,不必抢词夺理、强取豪夺。这里,我讲个故事,大家就自然明白了。

过去,我有一个老领导,脾气温和,宒心仁厚,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好领导。但是,他来我们单位后,却碰到了另一个十分强势和霸道的与他平级的领导。刚开始,他还做些有限的斗争,却被老于世故、精于算计、擅长政治手腕的那强势领导反弹回来。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从此,不问政事,乐于逍遥。有时,被强势领导制压得,让我们下面这些人都看着纠心难过。而他老人家倒是乐得自在,像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装着什么都看不见,自我麻醉,瞧着可怜。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害得我还跟着他受气。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就是不会斗争、不去斗争的下场。此情此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2.应该享受的待遇要争。人非圣贤,都有正当合理的需求。我有一种感受,该你享受的,你不去争取,一方面,领导可能忽视你,另一方面,还可能被人“摘桃子”。人家不但不会表扬你“高风亮节”,还会打心眼里小瞧:你看,这人,傻子一个!

比如,工作繁重,不得已加班了,按照规定,有加班费,可以安排补休,你就应该说道说道,当仁不让了。再比如,大项任务来临,连续高强度作战,身体快吃不消了,刚好你也有正常假未休,就可以在任务完成后给领导提出,休假几天,缓缓精神,陪陪家人。不要不好意思提出来,你不好意思,领导就装着不知道,还有可能,他真的不知道。要知道,成长进步不完全是干出来的!

职场的六争、六不争——以亲身体会谈谈适度妥协与据理力争的艺术

3.应该分得的“蛋糕”要争。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能干的人,在职场越忙越累。为嘛?领导用起来顺手省心呀,可恶的同事喜欢“甩锅”过来呀,重负如山,喘不过气来,你累趴下了,有人还不讲你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职场中,讲究的是利益互换。事情不是不可以做,忙能帮的也要帮。但是,得讲究个“礼尚往来”。没好处的事,谁愿意白干。你领导让我干,可以,但成长进步等关键时候,你要想到俺呀。你同事找上门来要帮助,也可以,但你要知恩感恩,适当补偿呀。因此,你有时不能尽当“烂好人”,学会巧妙地“讨价还价”。

一个有贡献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取是光明正大的。当然,如果是关系到自己长远发展的事情,就算是目前没好处也要努力去做。

4.应该坚持的原则要争。在职场,没有原则,底线失守,迟早是要出事的。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以最温柔的态度,坚持最重要的原则,必要的时候,要据理力争。

比如,如果遇到被领导要求变通,让你背锅,而且风险极大的事情,你怎么办?一定要提醒领导,把事情的各方面的情况介绍清楚,请领导三思。他不听,是他的事。如果硬要你去办,必须留下证据,比如领导的批示或者签字,不能随随便便放开闸门。即使某些事某些人的确需要变通,也尽量要低调,或者找到相关规定,总得有基本的依据作支撑,用来应对质疑。

职场的六争、六不争——以亲身体会谈谈适度妥协与据理力争的艺术

5.应该露脸的机会要争。混职场,最忌讳的就是消极等待,守株待兔。要知道,天上是不可能掉馅饼的,就算掉下来了,不是陷阱,就是圈套。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在关键时刻,在领导面前露两手,“日理万机”的领导怎么可能了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卒卒”呢?有了好处,他就可能想不起你。因此,有了机会,一定要抓住;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不能被动的等待,你不争,有人去争,你不做,有人争着做,这样的好事不能让。

6.应该获得的晋升要争。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仕途也不例外。在通向金字塔顶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是竞争的足迹。对于同一职位觊觎者众多,竞争激烈。你不好意思去争,人家好意思、脸皮厚,先行一步,就爬你头上去了。

因此,当你了解到某一职位或更高职位出现空缺,而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位,各方位条件也符合这一职位时,就要主动争取,主动出击,把自己的想法或请求及时告诉领导,即使上级有了指定的候选人。过分的谦让可能会堵死你的晋升之路。

当然,功夫在平时。在争取晋升前,首先,你要入得了领导的法眼,进入领导视野。这个是前提。这就要靠提前运作,未雨绸缪,和平时的感情积累了。还是得动点心思,花点气力的。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签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