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斯坦·贾德曾经说过:“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 然而,生活中却未必如此。 有时候,你明明掏心置腹地努力对周围人好,却未必能融入到集体之中,换来的却是周围人的冷嘲热讽。 你越希望通过自己的友善,改变周围人的看法,却遭到了更多的质疑。他们的关系日益亲密,你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视为矫揉造作。无论你怎样努力都难以融入进去,最终孤独地坐在角落里,独自伤心。 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现象。都说,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社会,无论是在校园的班级里,还是单位里的办公室,亦是其它经常聚集的环境,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孤独的人。 这种心理现象就是“黑羊效应”…… ![]()
01小玲的部门突然来了很多新人,她也刚参加工作不久。这些同事看上去十分友善,然而彼此间不熟悉,办公气氛较为严肃,彼此沟通地比较少,看似一团和气的氛围,实则暗藏隐患。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事路过小玲的办公桌,不小心打碎了她的杯子。虽然当时两人彼此道歉,小玲也蹲下身来和同事一起收拾了杯子碎片,两人的关系却从此出现了隔阂。 ![]()
从那以后,小玲每次见到同事都觉得她怪怪的。她努力友好地对待同事,可是,他们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同事似乎总是躲着她,除了她之外,其它人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近。小玲努力想融入群体,却发现众人们的目光变得越来越冷漠。 小玲将心中的困惑说给家人和朋友听。起初,家人朋友觉得小玲胡思乱想。然而,渐渐地,小玲的指责声从部门扩大到整个单位,最后,连家人和朋友都开始指责小玲,认为她一定做错了事情。可是,小玲真的没有做错任何事,却最终被众人排挤和孤立,处于无助的位置。
![]()
这种现象在校园里也普遍存在,也为校园凌霸事件埋下了隐患。
透过“黑羊效应”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恶。
也许,“黑羊效应”中,你无法像上述故事那样,寻找出特定的“某个人”,却也容易滋生这种现象的出现。毕竟,无辜的黑羊,面对数量庞大的屠夫群体,总有几个出挑的人,会站出来,做出特别极端的举动。 透过类似现象,我们能看到赤裸裸的人性。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莫名其妙的欺凌不会发展得如此极端,却也尽量要避免让它出现。 台湾著名精神科主任医师陈俊钦老师对“黑羊效应”有20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叫《黑羊效应》,系统向我们介绍了这种现象,以及解决这种现象的具体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种奇特的心理现象。 ![]()
02在陈俊钦老师看来: “黑羊效应”中没有受益者,无论你是“黑羊”,还是“屠夫”都不会有完美结局,最终皆会沦为两败俱伤的地步…… 实际上,“黑羊效应”之中,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担任坏人的角色,大家渴望成为“好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虽说,黑羊效应是一场“好人”欺负“好人”的盛宴,却透露了人性中的恶。 这是一种奇妙的局势,在这种局势中,身为“屠夫”的群体,抛下心中的责任感与道德感,肆无忌惮地针对“黑羊”,做出各种各样的欺辱。原因就在于:“罪恶共享”与“从众心理”作祟。 身处于一个群体,渴望寻求群体的接纳,人们往往遵循与大多数人的意愿做事情,从众的心理就此产生。而且,在群体之中,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敌人,责任被分担出去,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有罪!毕竟,每个人皆是共犯,在团体中,拥有足够的精神依托,在实现罪恶共享的时候,不会觉得愧疚。
![]()
任何事情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那么,“黑羊效应”为什么会存在呢? 原因就在于:牺牲“黑羊”,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压抑的环境中,大家通过指责“黑羊”,使得加害者站在一条战线,他们通过指责“黑羊”,彼此抱团、取暖,使彼此的关系逐渐升温。 在“黑羊效应”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黑羊”。就像校园凌霸事件中,施暴者很可能曾经也是受害者。人们在不同团体中,不同时间段的角色也会轮番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
03如何避免成为“黑羊”?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 在群体之中,总有一些人成为“黑羊”的概率,比别人高很多。他们总是不经意间成为众矢之的。 那么,究竟怎样的人更容易成为“黑羊”呢? 在《黑羊效应》一书中,陈俊钦老师指出:容易成为“黑羊”的人,都有以下几种特征:
![]()
1、特立独行,与团体中大多数人差异性比较大 每个团体中,都容易有这样的人:他们和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有一定的差异性,无法很融洽地融入群体之中。 不是说他们不想融入,而是差异性的原因,是他们不易融入其中。 比如说:在某个班级,大多数人都是富二代,恰巧彼此间攀比心又很重。偏偏有一个学生家境平平。在同学谈论各种用品的时候,他就很难融入其中。 再比如:某个部门,大多数人都是宝妈,恰巧来了一位实习的大学生。工作间隙,大多数人都在谈论婚姻家庭话题,年轻的女学生就很难找到谈资。 又或者:某个群体,大多数人都是老乡,说着方言。恰巧有一个外地人,他就无法在聊天的时候用该方言聊天,自然也会略微疏远。 尽管,他也很想融入群体之中。可是,他与群体的差异,使他天然无法像其它人融洽。 毕竟,群体里大多数人感兴趣的内容,他无法融入其中,天然就自带格格不入的特性。
![]()
2、高调处世,拥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目标越显著,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无论你在群体中表现太好或太差,只要你拥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都有可能成为众人们围攻的目标。
很显然,他从一个极端跃升为另一个极端,都难以被集体所接纳。 也许,你曾经获得过众人们未曾获得的奖项;也许,你社会活动很强,能力超过群体中的大多数;也许,你乐于出头,为某些事情打抱不平……. 对不起,这些表现都很可能使你沦为“黑羊”的目标。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此情景也很适用。 相反,如果你能力太弱,也会在群体中受到歧视。毕竟,你依然不是沉默的大多数。 ![]()
04避免沦为黑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群体中尽可能保持低调! 在“黑羊效应”中,大多数人都在寻找一个可以攻击的目标。如果,你在气氛压抑的时候,行事高调,就很容易成为群攻的对象。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环境有以下的变化,就千万要注意了!具体表现如下: 你所在的团体最近发生了人员变动:每个人都感觉惶惶不安,大家都说着表面上的客套话,谣言四起,人们似乎都在搞“小团体”,周围人全都在说客套话。 在团体中,你总会莫名其妙感觉紧张和不安,经常感觉很孤单,似乎和周围人有隔阂。你无法融入任何“小团体”,你一靠近,周围人就散开。人们似乎在躲着你,态度也对你很恶劣……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很可能你在沦为“黑羊”的过程之中。 此时此刻一定要保持低调,否则,你就很可能成为任众人们宰割的“黑羊”!
![]()
05约翰肖尔斯曾经说过:“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即使沦为“黑羊”,也无需感到绝望,我们依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 在这里,再送几个锦囊妙计,给沦为“黑羊”的朋友。 相信,这些方法,能使你的境遇得到改观:
1、认清情况,保持冷静 你需要用冷静的态度,认识“黑羊效应”。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周围的人,并非真正对你抱有恶意,他们只是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 你无需努力讨好他人。他们刻意针对你,在他们看来,你本该抱怨生气。然而,你没有!他们反而觉得你很虚伪。此时此刻,你什么也不用做,这才是最好的保护措施。
![]()
2、低调做事,减少与周围人的冲突 之前也提到过,容易成为“黑羊”的人,都是看上去相对“显眼”的人。 我们了解到这种规律,就要注意在群体中保持低调。即便你沦为“黑羊”,低调的做事风格,也不容易让“屠夫”找到下手点,从而避开重重劫难。 低调,意味着: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抵抗只会使你处于显眼的位置。这些抵抗的内容,都可能会“屠夫”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使他们寻找到攻击你的入口。 低调,意味着:沉默。在针对你的场所中,选择沉默,对方也无从寻找到突破口,对你下手。
![]()
3、远离“黑羊场所”,争取外界支持 “黑羊”往往处于群体之中,依然对群体抱以期待。 这种期待却对“黑羊”,有着毁灭性的伤害! 在期待中,“黑羊”努力用自己的行动,祈求融入群体之中。这种期待,却使“屠夫”们的良心遭到谴责,他们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于是彼此抱团温暖动荡的内心。他们内部的团结,表现在“黑羊”身上却是变本加厉地虐待。 “黑羊”要清醒认清残酷的事实:你的善意与努力,在群体中得不到任何回报!他们能给你的只有冷漠与暴力。 然而,人终究是社会性的生物。 此刻,你最需要的是:获得外界的支持! 你认清楚残酷现状之后,务必将情感转移到家人和朋友身上。 莫要把“黑羊”的阴暗带出去,你完全可以离开“黑羊群体”,努力和家人,以及圈子以外的朋友培养感情,多参加社会活动,接触更多的人。努力将阳光带进来,而不是整天困惑不安,将“黑羊圈子”那些琐事带出去,影响你的生活。 当然,如果有条件,你也可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寻找全新的生活。 ![]()
结语:从《黑羊效应》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 “黑羊场所”的形成,源于人们内心的恐惧,还有良心深处的不安。 他们内心越加不安,做出的事情也就会变得越加极端。 情绪,能影响到人的行为。你要努力让自己恢复内心深处的安宁。 尝试将注意力远离黑羊场所,用更加积极的方式生活。想办法从心理摆脱这样的窘境,你将会有全新的生活。 要知道,沦为“黑羊”是暂时的,等到环境变化了,人际关系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变。但是,不管怎么样,身处“黑羊”的境遇,都要主动出击,使用上面介绍的方法,保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