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自己,奋斗改变人生!

小改变

当前位置: 主页 > 幼孩教育 >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时间:2024-06-18 21:30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以后有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让孩子以后成为一名接受被施舍的人,而当前很多亲子教育模式都是让孩子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快乐的拥有。

北大教授赵丰在读懂青年一文中说:思想教育的反思,一代人努力奋斗的一切,被另一代人看的平淡无奇。过去,孩子不知道家长的事,如今,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事。也正是如此,如何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成为了教育各界人士都非常关心的一个点。

如今的亲子教育不仅仅是穿暖吃饱就可以,我们需要在孩子们满足自己最基本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入的满足心理需求。那么亲子关系的和谐与否自然在这个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尤其是如何探索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去跟他们沟通,更加成为了大众父母头疼的一项内容。

无疑的,青少年是一群令许多成人觉得惶恐与困惑的孩子。

——想放手却放不下心,想参与却不得其门而入。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的确是应了那句:有力无处使!

也许您有一个正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您正在为他的叛逆任性而焦躁、为他的学习散漫而担心、为他的问题行为而失望、为他的难以沟通而郁闷……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怎样为您的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合情的期望?合适的指导?怎样进行亲子沟通?这些都是家长们热切想知道的,下面魏老师就带大家简单探讨一下:

一 我国青少年问题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存在“四太”和“四无”的情况:

四太:

太能动——多动,沉不下心来做事;

太幼稚——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

太自私——以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其实父母;

太娇蛮——又娇气、又蛮横,吃不了苦借口还咄咄逼人。

四无:

一切无所谓;

学习无兴趣;

生活无榜样;

人生无目标。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二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1.渴望独处而又害怕孤独;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理解他人;

3.敏感、情绪化、叛逆;

4.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照顾;

5.时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倾诉又怕他人看穿自己。

对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种亲子沟通以及应对方式。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三 亲子沟通技巧

1:朋友型:过于宽容、太多让步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用纪律来约束才能成为一个懂得自律人;

2:回避型:不愿和孩子正面沟通、解决问题,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遇到问题;

3:专制型:大声责骂、羞辱迁怒孩子,孩子成年后,会专横跋扈;

4:商量型:双方合理让步,采取折衷方法,但要掌握好退让原则,切不放弃父母权利;

5:指导型:明确指出孩子行为后果,合情、合理,使孩子明白对自己行为负责,成人后,更具责任感、更成熟,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四 拒绝家教中不良“心理效应”

1.禁果效应:禁止孩子做什么,孩子反而想做什么;

2.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刺激时间过长,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

3.手表效应: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二只时间不同手表反而不知道准确时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否则孩子无所适从;

4.光环效应:所谓光环效应就是人最初的特征象光环一样给人留下清晰印象,其他特征模糊被人忽视了。在家庭教育中要全面评价孩子,多元评价孩子潜能,不能用成绩一维评价;

5.花盆效应:花盆的花,离开人工舒适的环境,花儿难以生长。过度溺爱,娇生惯养孩子,无疑亲手开掘温柔陷阱。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五 家教方略

1.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2.放弃所谓的面子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随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信息要恰当;

4.给予孩子信任感,平时以鼓励、引导为主;

5.赞赏为主,伸大拇指赞赏,不伸食指指责;

6.家长有目的地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并且作为家长要学会三个字:容、忍、导

容:容纳、接受孩子;

忍:控制情绪,视孩子情况教育;

导:顺着天性引导。

六 叛逆应对

平等发言权:耐心听,不要随意指责,草率评价,作积极反应

批评莫伤自尊心:分清场合,对事不对人,适当的冷处理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成长,他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

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争论反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学会了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了立志定向。

最后希望父母们多一些等待,孩子的成长是很长的过程,父母在陪伴中一定要心平气和。

 

是的,我们最需要教育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生孩子是没有“退货”一说的,当父母也没有“排练”一说。

教书育人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一神圣的职业,而教育孩子更是母性在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事业,并伴随终身,我们谁也没有做过所谓的岗前培训,匆忙之间就为人母为人父,还要为孩子成长承担一生的责任,在教育孩子前,学霸父母也无从下手,举手投足间都会问题重重,教育孩子这件小事也让我们变得忧虑,不管是谁,都要重修《如何当好父母》这堂课,修够了学分,合格才准予毕业。

孩子潜藏在心底的意志、品德、德行、胸怀、品质都是融化在父母骨血中的“潜教育”,通过对父母良好品行的耳濡目染,孩子很快就能产生积极地效果,并乐意效仿。爱读书的父母孩子的逻辑思维意识不会太差;爱健身运动的家长,孩子的身体素质不会太差;爱音乐的父母,孩子定会温存善良,善于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青少年心理特征和沟通技巧

 

—————————————————————————————————————

每个人都应当认识自己,直探人性的底部!

心理咨询师:魏晋斌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签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