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爱顶嘴背后,并不只有“不听话”。 父母要擦亮眼睛看清他的优点,并学会与这样的孩子智慧相处。 作者 | 夏天 前几天,闺蜜跟我抱怨:
最后,闺蜜忿忿不平地说:
我安慰了闺蜜几句,深表感同身受。 记得曾经有项调查:
超过75%的父母都选择了顶嘴。 顶嘴,似乎成了绝大多数父母都难以忍受的行为。 ![]()
顶嘴,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把孩子顶嘴,当作是一种不听话的表现。 然后,想尽办法地想要帮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轻则口头镇压,重则武力解决。 却从来没有认真想过: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顶嘴? 纪录片《零零后》里,萌萌的父母觉得萌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喜欢跟父母顶嘴。 萌萌想要跟好朋友出去玩,爸爸因为萌萌忘记了带书包而威胁萌萌:
萌萌哭着反驳爸爸:
![]()
爸爸带萌萌一起去挑选眼镜,结果萌萌喜欢的款式爸爸不喜欢,爸爸喜欢的萌萌也不喜欢。 爸爸不耐烦地说,“你到底喜欢哪个呀!” 萌萌无奈地回答:“你不懂我。” ![]()
父女俩之间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爸爸不能理解萌萌为什么叛逆,萌萌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对自己有这么多的不满? 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
只有经历过叛逆期,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 而顶嘴则是每个孩子叛逆期都会出现的行为。 顶嘴,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尊严开始觉醒。 他开始自我思考,开始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想要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内心诉求。 孩子顶嘴,并不是“不听话”、“没教养”、“故意作对”,而是他们采用语言的形式与父母对抗,寻找自我,建立自我个性的必经过程。 ![]()
允许孩子顶嘴,是一种智慧 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里面的小宝就是一个爱顶嘴的孩子。 他的爸爸监督他拉小提琴,总是喜欢拿着毛笔,指着他挑毛病。 这让他很反感,忍不住生气地对爸爸说:
![]()
爸爸批评他拉琴的位置不对,他顶嘴道:
![]()
一次家庭会议,爸爸妈妈一起指出了很多他的缺点,希望他改正。 他毫不示弱地反问爸爸妈妈:
![]()
在跟父母的几次争辩中,他都是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直中要害。 既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满,又有理有据戳痛了爸爸妈妈的痛点,让爸爸妈妈无言以对。 不得不让人佩服。 就连场外的教育专家海蓝都忍不住夸赞道: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少不了会有分歧。 孩子敢于遵循自己的内心,捍卫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意见,今后遇到事情才不会胆怯,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孩子也会在一次次顶嘴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将来与人交往。 允许孩子跟父母顶嘴,也是父母的一种智慧。 ![]()
敢于顶嘴的孩子 往往更独立,有主见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 将2-5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喜欢顶嘴,反抗性比较强。 另一组孩子懂事乖顺,反抗性比较弱。 结果发现: 反抗性较强的孩子80%都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而反抗性较弱的孩子,只有24%的人长大后能够独立行事,判断能力也较弱,经常需要依耐别人。 由此可见,会顶嘴的孩子,不仅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敢于独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著名教育家刘墉对儿子刘轩的教育非常严厉。 他常常在节假日要求刘轩学习中文; 在刘轩要出去玩时,要求他捡松果、扫树叶,清理屋檐下的排水沟。 刘轩觉得父亲是没事找事,于是,经常跟父亲顶嘴,对着干。 父亲也经常骂他是个叛逆的“混账小子”。 有一次,父亲责问刘轩:
刘轩理直气壮地顶嘴道:
就是这样拥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刘轩,长大后惊艳了所有人。 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学习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并成为了著名的心理学专家; 他利用自己跟父亲多年斗嘴训练出来的敏捷思维,迅速反应,进入了媒体,一跃成为台湾文化媒体人的代表; ![]()
他利用自己不服输,喜欢尝试,喜欢挑战的性格,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他去策划广告,成为台湾知名的创意达人和品牌顾问; ![]()
他去参加演讲比赛,成为《我是演说家》全国总冠军。 ![]()
他的独立、自信、勇敢,坚毅不服输,让他的人生充满了惊喜,也实现了各种可能性。 正如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所言: 能够跟父母进行争辩的儿童,长大后会比较自信、有主见,拥有创造力,敢于挑战自己。 所以,会顶嘴的孩子,往往未来可期。 ![]()
允许孩子顶嘴,但是要选择性“妥协” 孩子顶嘴的过程,是孩子为自己争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引导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过程。 我们允许孩子顶嘴,但并不是让孩子任意妄为。 当孩子顶嘴时,我们需要有选择性“妥协”。 1. 非原则性问题,态度要温和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父母批评孩子的帖子,里面有两条评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顶嘴当成和自己做对。 但事实上,孩子顶嘴隐藏着很多原因,也许是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许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也许是讨厌被父母压制,命令的感觉…… 如果父母粗暴地把孩子顶嘴定义为“不好的行为”,既封闭了跟孩子好好沟通的通道,也伤害了亲子关系。 所以,面对那些不会破坏规则、不会影响别人、不会有危险的事,我们可以适当妥协,听一听孩子的声音。 以前,我和儿子就经常因为写作业发生冲突。 我想让儿子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而儿子总是喜欢先玩一会再写作业。 记得有一次,我用命令的语气警告儿子:
儿子气冲冲地顶撞我:
儿子的话,让我一时语塞,也点醒了我。 是啊,凭什么什么都要听我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听听孩子怎么说。 于是,我开始认真诚恳地询问儿子的感受和想法:
然后,向儿子表达我的想法:
儿子认真思考了一下,痛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这让我明白了一件事: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把孩子当成麻烦的制造者,而是要把孩子当成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温和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孩子才愿意跟父母好好沟通。 2. 原则性问题,态度要坚定 曾看过这么一段视频: 一位爸爸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 爸爸很生气,要求小女儿给姐姐道歉。 小女儿气汹汹地拒绝,并躺在地上大声尖叫,并狡辩说:
![]()
小女孩的姐姐向爸爸求情:
![]()
小女孩听见后,有些得意地继续顶撞爸爸:
然而,爸爸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地看着她,用坚定地语气一次又一次要求她必须道歉。 最终,小女孩在爸爸强硬的态度下,跟姐姐道了歉。 你看,允许孩子顶嘴,并不是允许孩子放肆、无礼。 孩子的思维并不成熟,那些“无礼的事”,“危险的事”,“容易造成破坏的事”,必须坚定地跟孩子说“不”。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中国父母最难能可贵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你自己怎么想? 事实上,孩子不是永远都错,父母也不是全都正确。 一味地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听话,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抗。 只有父母先学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让孩子改变态度。 父母对待孩子顶嘴的方式,藏着孩子与未来交手的样子。 允许孩子顶嘴,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