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自己,奋斗改变人生!

小改变

当前位置: 主页 > 幼孩教育 >

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时间:2024-06-18 21:30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文章比较长,但相信值得大家认真看完!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读初中那会,家里条件都不是很好,同桌啊捷兄弟姐妹好几个,母亲只能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照顾家里,生活压力全都在她父亲一个人身上。当时听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经常都跟她说“不好好读书,就不要上学了,早点出去打工吧”。

啊捷成绩很好,每次考试就没有出过年级前三的那种,是老师眼中能考上市重点的苗子。她自己的梦想也是上重点高中然后考医科大学,以后当医生。

谁也没想到,初三第二学期,啊捷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学校了。因为成绩好,学校和班主任都很重视,多次走访啊捷家里并承诺免去她剩下来的学费并且说了按啊捷的成绩考上市重点拿到奖学金不是问题,高中也不用怎么花钱。

可惜都不管老师和学校多么努力也没能把啊捷带回学校,我们也就基本没有联系了,但我知道让啊捷不再继续上学的一定不是她父母口中的“家里条件不好”和“不好好读书”。

前两天回老家,碰上了啊捷。得知她初三上完第一学期就出去打工,没两年就结婚,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家里种些菜,平时就拿到镇上卖,在我注意到她身边10出头的女孩后,她说这是她女儿,一起来帮忙。

我说不用上学吗?啊捷边应付买菜的顾客边说:“少上一会没关系,菜卖完了再去学校也不迟”,“每天都这样啊?”“是啊,很快就卖完了,这里离学校也近,卖完再去,也就少上一节课”。后来再扯了些家常,买了点菜我就离开了。

我老家在一个很美的海边,旅游资源丰富,这些年开发的很好,人民生活热火朝天,尤其是之前有地的。我相信啊捷让女儿牺牲一堂课并不是为了生活,而是跟她父母之前一样。

之所以花这么大篇幅举这个例子,是想让大家知道有一种思维是真实存在我们身边的,它在无形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代,然后一直恶性循环,这种思维就是“贫穷思维”。它不仅仅存在“穷人”中,“富人”也一样存在。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所谓的“贫穷”很多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甚至已经在无形中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毁掉了很多人的未来。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这是最近很流行的网络用语。我觉得这句话不正确,贫穷不是限制了想象力,而是断绝了想象力。因为贫穷,根本就不敢想象,又哪来想象力呢!总是害怕绝望大于希望,所以梦都不敢做;总是害怕失败击倒成功,所以不敢开始。

富人思来年,穷人顾眼前。穷人家的孩子有一个通病,就是很容易陷入愧疚和自责,然后把父母的处境看的过重。总怕给家里增加负担,主动拒绝一切外援,看问题就难免狭隘,把得失看的过重,做事畏首畏尾,很难有广阔的发展。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看似也不错。但似乎并没有摆脱上一辈的命运——我们每天几乎在工作、家庭中焦头烂额。每天都在想着赚更多的钱、花更多的时间去赚钱,就是希望有一天不再为钱烦恼。

我们生活的小心翼翼,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能买便宜点的绝对不会买贵的、能免费的绝对不要花钱的、晚上看电视也关着灯、家里百年不用一次的东西也绝对不舍得扔掉,即使家里已经没地方用来堆放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了、妈妈们甚至不舍得花一分钱打扮自己、衣柜里也塞满了褪色破旧的衣服。。。

即使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很多了,但总感觉是没有“脱贫”的状态。买任何东西,做任何事,第一念头是我有没有那么多钱,买了做了我将少了很多甚至没有了存款,最后还是觉得让钱安静的躺在银行最安心,什么都不买、不做最好。

不难理解,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童年家庭条件基本上都不怎么好,又赶上物质需求飞速发展的年代,童年多数的不快乐都是因为家里“没钱”,见惯了父母为了钱失魂落魄甚至打架吵架的场面。

夜深的时候静静想想,上完大学后,我们仅仅是改变了生活的地方,也许从农村到城市,也许从一般的城镇到了发展更好的城市,但是我们的生活状态或者说社会层次并没有改变,跟父辈一样,每天都在为了赚更多的钱烦恼,认为有了钱才能快乐。

因此我们能省则省,一心想要要存更多的钱,一生都在想办法存钱。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细思极恐,这一观念跟我们父辈完全一致。如果我们再不经意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孩子们以后会不会也跟我们一样,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金钱观、我们的生活观都跟当时的父辈一样,被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天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无意识的受着我们传递的这种思想。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如果跳不出这种循环,我们的下一代是不是还会一直“穷”下去!?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我接触过几个潮汕地区的妈妈,在她们的思想里,从来不会因为没有钱而不去做某件事甚至是生孩子。

在她们眼中,只有自己愿不愿意、需不需要去做一件事,如要确定要的,即使真的没有钱,她们都会创造机会去做。事实是她们的家庭或者孩子确实更容易做成一件事。

区别在哪里?区别在她们从来没有“贫穷思维”,更不会给孩子传递“贫穷思维”,她们传承的是要努力想办法解决困难。现实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真的是大于想象中的困难。

“自己是个全职妈妈,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洗衣做饭不在话下,上学放学接送更是风雨无阻一次没落下,到了有求必应无求也及时供应的状态,但是孩子和我的关系怎么越来越差?”

这是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的情况。我们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别人家有的没有的,自己家的孩子一定要有,可以说家里什么都不缺。

家里没有的买回来,学习不好,不管补习班多贵,照报不误,一个不够,我们报两个。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想办法也做了,可是为什么亲子关系这么僵,孩子成绩越来越差?

其实这类妈妈也陷入了“贫穷思维”。我把这归结为“贫穷思维”的另一种模式,前面说的是“我们家很穷”,这里的是“我的孩子很穷”。总怕孩子缺少什么,总怕孩子比别人家孩子差了什么。

这种思维中,家长中觉得孩子是弱小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只要世界上有的,感觉家里孩子都缺,恨不得都买过来。但是从来就不会花哪怕一分钟去想想——这是孩子需要的吗?

孩子稍微有不同意见,就以“母爱父爱”“都是为你好”之名强行压制,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沟通了。要不就是用过激的行为反抗,要不就是“行尸走肉”式照单全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抱怨不反对。

试问,这样的亲子关系怎么可能好?就算你把全世界都买来,把所有培训班都报上也难以改善亲子关系和在成绩上给孩子丁点的帮助。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贫穷思维”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哪些影响?

1、自卑却有强烈的自尊心。与人相处表面大方,内心却斤斤计较,过于较真。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许别人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刺激敏感膨胀的自尊心。

2、防备心重,没有安全感。跟任何人都保持距离,交流也不会太深入,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或者过去。

3、心胸较狭隘。

4、缺乏自信,穿衣打扮行事寒碜。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穿着却又随意毫无章法,即使西装革履,也浑身不自在,生怕自己哪里没做到位失礼人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5、眼光短浅。没有全局观,做事顾头不顾腚,成天忙于拆东墙补西墙的事。

6、爱撒谎。强烈的自尊心促使经常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目的就是一边掩盖自己认为不好的一面,另一边无限放大自己认为好的一面。

7、害怕失败,不敢迈步,一辈子都在准备。无论做什么事,总感觉还没有准备好,条件还不成熟,害怕失败,永远迈不出第一步。

比努力存钱重要100倍,养育孩子跳出这个思维,孩子会感激你一生

教育孩子,跟家庭真实的贫富没有关系。我们养育孩子,是因为爱他们,不要把家庭负担强加给他们,更不能把“贫穷”作为敦促、鞭笞孩子上进的理由。

1、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告诉他们每一分钱都需要通努力才能获得,要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2、不要跟孩子说这个商品太贵,我们买不起。要告诉孩子,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超出预算了就只能等下次再购买。可以给孩子定个目标,跟孩子一起为了目标而努力,不但能让他合理管理自己的零用钱,还能享受为目标努力的喜悦。

3、给孩子分析这件玩具的详细信息,尤其是玩具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太复杂的玩具是大一点的小朋友玩的,需要等你长大一点才能购买这个玩具。

4、让孩子看到你在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努力,而不是告诉孩子存更多的钱是为了他将来的好。

5、询问孩子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告诉他要想成为理想中的人,你现在需要通过努力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告诉孩子你必须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能更好的赚钱养家。

6、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日常上来,让他知道家里的状况,包括你工作不顺心甚至失业。但是请告诉孩子,你会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现状,没有困难过不去的,解决困难的方法一定比困难多,甚至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努力。

7、告诉孩子父母永远是他强大的后盾,你应该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孩子的理想是一个售货员,也请给予肯定的目光,而不是要求孩子的理想必须是科学家、银行家、商人,目的是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

8、如果无法避开在孩子面前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请把自己最好的职业面展现给孩子,不管遇到的困难有多大,让孩子知道你在尽力想办法解决。即使是因为一个快递晚到,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你的职业素养,对待问题的态度,对孩子影响深远。

 

养育孩子,跳出“贫穷思维”模式,孩子的路会更广、会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签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