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川妈&月娇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7岁,是孩子成长的分水岭,这样做才能更好跨过! 其中提到一点:“7岁的孩子,越来越喜欢自主阅读,尤其是猜谜、脑筋急转弯类的。“ ![]()
这一点,在小川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简直可以用痴迷来形容。 现在每天都要缠着我来几个回合。
只要脑筋急转弯一开始,无非就2种局面。 猜出来,他会吵着说:“妈妈,再猜一个。” 偶尔反应不过来,他又会一脸满足的样子,狡黠地说:“怎么样,要不要我告诉你答案噢......不要灰心嘛,咱们再来猜一个吧......” ![]()
不仅是我,他还会不时地拉着爸爸、外公外婆过过招。老母亲我心中不由感叹:“什么时候,学钢琴有这份韧劲儿就好了。” 不过,我发现,不仅是小川,好像小孩子对脑筋急转弯都有一种天然的兴趣。 每次带小川去参加科考营,本来不熟络的小朋友,只要其中一个人出了脑筋急转弯,其他人就会立刻围上来,叽叽喳喳、你来我往,玩得不亦乐乎,友谊的小船也就此荡起来...... ![]()
可能很多姐妹会说:这不挺好的吗?既可锻炼娃的发散性思维,又是社交利器。 但是,很多教育专家却并不鼓励低幼儿、及学龄前的孩子,玩脑筋急转弯。 ![]()
这,是为什么呢? 1娃是怎么被忽悠“瘸”的? 原因有二。 ![]()
首先,孩子在低幼儿时期,还未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有的脑筋急转弯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孩子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以为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我就曾深受此扰。
这类脑筋急转弯往往是有意模糊了题目的条件,让人想到各种不同的答案,但却只给你一个标准答案。 长此以往,本来旨在拓展孩子发散思维的脑筋急转弯,反倒成了阻碍孩子思维发展的桎梏,并不利与孩子逻辑严密性的培养。 另外,有不少脑筋急转弯解开谜题,又是需要一些基础的运算、逻辑思考和基本常识的。
譬如,上面这道脑筋急转弯,我们大人猜起来都会觉得稍难,更别提逻辑思维能力尚欠缺的低幼儿了。 反复猜不出来,不仅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还会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 其次,市面上充斥大量既无营养、又毫无逻辑的脑筋急转弯“毒”物。
看着这些脑筋急转弯是不是很眼熟?可能揭晓谜底了,我们大人听了或许会哈哈一笑。抖抖机灵一时爽,然后呢? 孩子长期看这样既无聊又违背历史常识的内容,不仅会变得肤浅,很有可能也会影响正在形成的三观。 教育专家的担心,也不是毫无依据。 但,我们也看到,同时也有研究指出,脑筋急转弯在提高学龄前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方面,是很有效的。 孩子喜欢,自然会沉浸其中更长的时间。 ![]()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明显的优点,比如: 1. 培养发散思维 脑筋急转弯的谜面往往具有迷惑性,容易让人产生心理定势。
要想解决上面这样的谜题,就需要人突破常规思维定势,长期操练,会在无形中提升娃的思维活跃度。 2. 提升幽默感 脑筋急转弯的谜题经常会与常理相悖,而这种意料之外的答案总会引人捧腹,产生幽默的效果。
看到这样的脑筋急转弯,是不是会不自觉地一笑? 并且,长期玩脑筋急转弯的孩子往往更易活跃气氛,在美国的一项幽默意见调查中,60%的公司高管认为幽默更能和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3. 开发创造力 国内学者陈锦香,在”创意铁人竞赛“中发现,幽默和创造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有幽默感的人思想更有趣、更能发挥创造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做家长的到底该听谁的? 2脑袋不宕机?关键在选择 现在市面上及网络上的脑筋急转弯,确实良莠不齐,但也不能将之一棒打死。 因为,它有时候意想不到的答案,确实可启迪智慧,还能斗赢“怪兽”。 ![]() 电影”霍比特人“海报 电影《霍比特人》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怪物咕噜和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面临生死一战的时候,却提出要和比尔博猜谜,赢了,就放他走。 比尔博就是凭借下面的脑筋急转弯,为自己赢得了生存权。
如果英语这样学,是不是有趣多了? 这样的脑筋急转弯,不仅谜面巧妙,还可以让孩子在认知事物属性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增加词汇量。 但幼小的孩子思维能力确实尚未成熟,要想把脑筋急转弯这柄“伤人利器”化为“自家兵器”,还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把好关。 第一关,年龄关。年纪太低幼的孩子,譬如5岁以下的,不建议玩脑筋急转弯,或者在家长的引导下玩。 第二关,内容关。现在搜索信息的渠道很发达,网上脑筋急转弯一搜一大堆,但给孩子用还需我们仔细甄别质量,筛选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三关,利用关。如何和孩子玩脑筋急转弯,才能将其益处发挥到最佳呢?
具体操作,还需要姐妹们慢慢体会,但在和小川玩脑筋急转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优质的脑筋急转弯类型,分享给大家。 3让娃变聪明的脑筋急转弯 1. 语言类 此类脑筋急转弯,多通过语言多义性达到趣味效果。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丰富词汇量等。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
Q: 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 A:晶。 Q: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A:1 懒惰,2 勤劳 (一不做二不休) 题1,是“趣味识字”类脑筋急转弯的代表。“七十二小时”相当于三天,即3日。3个日组成的字就是”晶“。不仅可认识到汉字的拆分与构成,还涉及了数学中的时间换算概念,加法操作。长此训练,可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题2,利用了语文中的同义词概念置换,”不休”就相当于“勤劳”,“不做”就等同于“懒惰”。这个类型的题可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并可提升孩子对词汇概念的认识。
Q:“河边有一条船,该船一次只能运载一个人过河到对岸。现在却有两个成年人非得乘这一条船到对岸不可。结果两个人都达到了目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A:一个艄公,一个乘客,两个人可以一起到对岸。 这里拿我上文说的那个稍有些难的脑筋急转弯举例,虽有些难,但可以在我们的引导下尝试着让孩子自己读题。 譬如,可适当地提醒孩子“运载”、“两个成年人”等关键字眼。 是“运载”而不是坐,那就意味着可以两个人在船上,一个运,一个作。两个成年人,就排除了孕妇答案。 通过让孩子认真读题,完成一个“搜集信息——剔除偏差信息——得出答案”的思维训练过程。这不就是语文中考试占比很重的阅读理解题的雏形吗? 2. 信息类 此类脑筋急转弯,可以帮孩子获得不同形式的信息。长期积累,可丰富孩子的见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Q: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 A: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它们根本够不到。 譬如,上面这个脑筋急转弯,就向孩子科普了一个小地理知识: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
Q:在中国什么瓷器最贵? A:碰瓷。 这个脑筋急转弯,看起来无厘头,其实包含一个真实的历史小典故。 ![]()
据说,“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的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 和孩子玩这类脑筋急转弯的时候,还可借机讲一些小故事,孩子肯定会听得津津有味。
Q: 蝎子和螃蟹玩猜拳,为什么玩了两天两夜,都分不出胜负? A:因为两个人都出剪刀手。 ![]()
这类常识题,可提醒孩子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升孩子的敏锐度与观察力。 3.数学类 将计算、判断、逻辑推理等数学知识融入脑筋急转弯,可提升数学的趣味性,让孩子爱上数学。
Q:盆子里有6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只,但盆里还留着1只,为什么? A:有1个馒头留在盆里。 此题,可让孩子结合道具,亲自数着分配馒头,通过互动让孩子理解数学中平均分配概念。
Q:13个人捉迷藏,捉到10个还剩几个? A:2个。(捉人的那个人不算。) Q:假设1=5,2=6,3=8,4=7,5=? A:1。(不要受其他条件的干扰。) 这类陷阱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认真度,并与小学数学实现无缝衔接。
Q:猜一猜问号处应该写什么数字?(可提示孩子此题和手势有关) ![]()
A:3 (箭头后面的数字,为用一只手表示箭头前面的数时,不伸出的手指头数。) 这类题不仅可锻炼孩子的找规律能力,又可锻炼孩子最基础的数数能力。 4.视觉类 常做一些视觉类的脑筋急转弯,可提高孩子对视觉空间的认知。 什么是视觉空间?
其焦点在于观察和设计,孩子既要接受又要表达。 视觉空间感弱的孩子,往往会表现为路痴、无法理解上下、左右等空间概念,甚至不能模仿老师画出的几何图形等缺陷。 平时可采取下面几类脑筋急转弯,有意识地提升孩子的空间视觉能力。
Q:下面正方形中,哪个颜色最多? ![]()
A:白色 这类题结合颜色,可让孩子在孩子数图形的过程中,对图形的形状有一个初步认知。
Q:如何用6根火柴棒排列处四个等边三角形。 A: ![]()
让孩子自己拿火柴棒进行实验,可以自然地让孩子的图形认知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 他们在摸索中会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初步概念。同时也会逐渐培养起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
Q:请读出下列文字的“颜色”。 ![]()
这个颜色游戏,取自著名的“斯特鲁普效应实验”。孩子看到的字的颜色和心中默念的字音会产生对冲效应。 在答这种题时,孩子要克服心理优势反应对非优势反应的干扰。可提升孩子的大脑分析能力及反应速度。 我们平时总发愁,如何让孩子更加快乐地学习。脑筋急转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孩子既感兴趣,我们又可通过它对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进行训练。 但关键是,我们要为孩子把好关。挑选优质的脑筋急转弯,并结合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其益处发挥到最佳。 最后,我们要记得和孩子玩脑筋急转弯,获得答案不是目的,训练思维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