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最近播出的亲子教育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有个特别令人心疼的孩子,叫徐敬凯,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 徐敬凯妈妈信奉的是铁腕教育,对凯凯的主要教育方式是:高要求、打压和否定。 ![]()
她认为,人生只有两段:小时候快乐了,长大就会吃苦。小时候学会坚强,长大才能快乐。 "孩子不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需要的是严格的学习环境和态度。小的时候太享福了,长大就会吃苦。只有现在学会坚强、抗压,长大以后才能快乐。" ![]()
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后,凯凯就得去做作业。偷懒,加一张卷子;错3道题,加一张卷子;不仔细再加一张卷子,做到他仔细为止。 ![]()
在托管班里,凯凯永远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因为他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妈妈外加的比这多得多的作业。 妈妈曾经让才一年级的凯凯,在一个寒假里完成了376张试卷。 如此可怕的题量,妈妈还觉得不多,因为"亲戚的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而我只给他报了三个兴趣班"。 ![]()
被学习任务淹没的徐敬凯,在托管班被问到写作业的感受时,连用了三个"不知道"。 你害怕写作业吗? 不知道。 你喜欢写作业吗? 不知道。 你写作业快不快? 不知道。 他不喜欢提到作业。 在吃饭时,老师说了一句"你的作业最多",吃得津津有味的他,神情瞬间黯淡了下来。 ![]()
可想而知,才一年级就已经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他,怎么可能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 而妈妈却说:"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做作业,你只让他玩不心慌,不忧虑、不担心吗?" 更可怕的是,妈妈已经开始跟他探讨中考与高考的严肃话题了。看到这里,我为这个令人心疼的小男孩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二、时刻活在打压与被比较中凯凯在许多人的眼中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了,但是妈妈却从不表扬他,而是不断地否定与打压他。 别人说凯凯好,妈妈就要说他不好,因为她"怕他飘"。 ![]()
她还常常拿凯凯同别人比较,并颇有心得地说:"孩子就要跟那些好的人比才行。" 她觉得儿子不如同龄孩子成熟,认为他考100分才正常,而只考92分的儿子,跟别人比差距很大。成绩比不过人家,就要多做好几套卷子。 ![]()
当傅首尔告诉徐妈妈说"我觉得你还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是满意的。"妈妈的反应是:"那万一他做的不对呢?" ![]()
甚至,看到凯凯喜欢被夸奖时,妈妈的想法是:他只听好话,不听坏话。 ![]()
而凯凯妈妈的"如果现在连家里的打击都受不了,长大后还如何承受社会的打击?"等强大逻辑,硬是把傅首尔绕得哑口无言。 ![]()
三、在虎妈高压教育下的徐敬凯1、自我否定,找不到存在感 别的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的环节中都十分积极踊跃,落落大方。轮到凯凯时,他不吭声。当大家让他说出自己名字时,他说:"没名字"。 他觉得妈妈不喜欢自己:"因为妈妈总说我不好,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 为了讨妈妈欢心,他会违心地说些妈妈爱听的话。比如,明明内心抵触写作业做卷子,嘴上却说:"妈妈,到了暑假你再给我买很多很多的试卷,我要把它们全部做完。" 让妈妈误以为儿子喜欢做试卷。 ![]()
2、无法融入小集体 一吃完饭,别的小朋友都在玩,就他一个人在写作业,心中羡慕其他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眼里布满了失落的神情。 他说:"我不喜欢和别人玩,只想一个人玩。" 在托管班中,其他小朋友都能玩到一块来,而凯凯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玩。 妈妈说,凯凯需要别人主动找他玩,他不敢主动找别人。 其实,他内心很想融入集体,却不知道怎样去跟别人交往。凯凯吸引别人注意的方式,是做些奇怪的小动作,甚至吓唬他人。 ![]()
教育专家张敏说,凯凯之所以不敢主动找别人,是因为他从小被妈妈否定打压惯了,内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 3、内心自卑,有许多顾虑。 明明自己喜欢跳街舞,也跳得很好。到了才艺表演的环节,其他孩子都踊跃表现,而无论大家如何为凯凯鼓劲,他始终都不愿意上台展示自己。 他说:我跳得不好看。 妈妈说,凯凯到每个地方都是这样,如果他觉得我今天是跳不好的,或者看到其他同学跳的比他好的,他就不上去。他从小就有这样的顾虑:我情愿不给你们看到,也不能表现出自己不好或不如人的一面。 ![]()
四、从小在比较、否定和打压下长大的孩子,就会一直生活在自卑与自我怀疑中。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他们害怕展示自己,甚至完全忽略自己,恨不得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 小时候,我也常常被妈妈打压和否定。这导致我一直很自卑,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行。我也从不主动找同学玩,因为害怕被拒绝,经常自己一个人独自呆着。我也会像凯凯一样,如果觉得有人在某方面会比我表现好,我绝对不敢主动表现自己。 经常被打压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怀疑自己,总是担心自己不能令人满意。 傅首尔对此深有感触。她说:“如果在童年时,你最亲近的人,没有向你表达欣赏和喜欢,你在成人之后会不停的怀疑自己。” ![]()
五、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鼓励有个细节,凯凯在其他小朋友玩时偷偷观察,见没人理自己,只好独自走开,一个人默默地吃着西瓜。 看到两个女生旁边有一个摄像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它喜欢你,不喜欢我,所以它只对着你,没看到我。" 他需要感知到自己被喜欢,被看见,他也渴望被关注。 在三次试图努力引起注意未果后,凯凯口中说着"谁都不想跟我玩",一个人默默退回去写作业。他用双手捂着耳朵,不愿意听到外面的声音。一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失落神态。 ![]()
当傅首尔看到凯凯因为觉得字写的不好看,把做对的题擦掉重写时,当场表扬他说:"做对了还重写,哇,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孩子啊?谁把你培养得这么好的?" 在傅首尔的鼓励与夸赞下,凯凯的状态明显好了许多。他的眼睛里闪着光,作业完成得既准确又高效。 ![]()
许多父母总是把打压孩子等同于挫折教育。其实,长期被打压的孩子,内心更脆弱。正如一个人只有吸取了充分的营养,才有抵抗饥饿的能力。 一个孩子真正的内心底气来自于安全感和自信,那是他成长的精神营养。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心灵营养不足的状态,他们是无力抵抗来自外界的挫折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