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与当今 ![]()
《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约170万-4000年前) (一)介绍: 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他手托天,脚踏地,将天地支撑起来。临死时,身体的各个部位化成了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良田沃土、矿藏宝物,一个美好的世界诞生了。过了几万年,天神女娲来到大地,随手拾起一块湿泥巴,仿造自己模样捏了泥人,他们居然活了,于是天地就有了人类,这就是女娲造人的动人神话。 (二)大事: 1、中华三祖,指的是约5000年前的黄帝、炎帝与蚩尤。《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
黄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
炎帝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骁勇善战,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 ,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 ![]()
蚩尤 黄帝大战蚩尤:五千年前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有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强的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黄帝大战蚩尤,大获全胜,被推举为部落首领。黄帝在远古时代为华夏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后人推崇,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自称是黄帝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本是亲近,所以有时也称为炎黄子孙。 ![]()
2、在黄帝以后,相继的出现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是尧、舜、禹。 尧: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 ![]()
舜: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
禹 大禹治水:他治水的13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足迹遍及黄河两岸,终于治好了全国的水患,被舜选为继承人。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做了他的继承人,氏族部落的选举制度被废除了,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度。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
大禹治水 2 二、奴隶王朝,三代更迭——夏商西周(公元前2100-公元前771年)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
夏朝皇帝列表 (一)夏王朝的灭亡:夏王朝统治中国大约四百年,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他是个出名的暴君。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推翻夏朝。商汤最后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一直到死。夏朝就被商朝取代了。 (二)周武王伐商纣:商朝在以后的3百年中,搬了五次都城,王位也不断更替。商朝最后一个君王叫纣,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而且是个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大军,无往不胜,并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这是商纣王值得称颂的地方。但在长期征战中,军备和人民的消耗、负担无疑都是很大的,纣王不顾人民死活,一味贪图享乐。纣王的寻欢作乐、欺压百姓、杀害忠臣的行为加速了朝政的腐败和商朝的灭亡。西部有一个部落周,部落首领为周文王,决定讨伐商纣,死后周武王即位。周武王与姜太公精心策划,会同各路都侯,兴兵伐纣,大获全胜,灭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 ![]()
(三)周王朝的兴衰:周朝在成王、康王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到了第十代国王——周历王是个昏君。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杀死了历王。进行了“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王都从镐京迁到东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把平王东迁以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把东迁以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3 三、战乱频繁——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都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十几个大国都想称霸,你争我夺,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吴越之争时,勾践在吴国服役三年,为了不忘记耻辱,天天尝胆,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越国,由于他卧薪尝胆兢兢业业越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公元前478年发动了灭亡吴国的战争,经过三之久的围困,吴王最终被迫自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暴发,奴隶社会走向没落。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即韩、赵、魏、秦、齐、楚、燕七个国家,各个都侯国经过254年的纷争攻伐,于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灭掉了六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 ![]()
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四、物极必反,众望所归——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一)秦朝(公元前221年—206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政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他把统一的国家定为秦,国都定于咸阳,他认为他的功绩很大,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自称是始皇帝。他在位时的功绩: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万里长城等;他的暴政:焚书坑儒,修建奢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陵墓。 ![]()
秦始皇 秦国君主列表(加上未统一全国的君主) 秦朝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二)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的暴政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抗,二世即位后,他的暴政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揭竿而起”,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由于军事上的失误和内部矛盾,只经过六个月就失败了。 (三)汉王刘邦、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08年,发生了巨鹿之战,项羽率领农民起义军摧毁了秦军主力。同时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杀进咸阳,灭了秦朝。公元前220年楚汉之争中,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 ![]()
刘邦和项羽 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三人所作的关于项羽的诗。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代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四)汉王朝兴衰(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公元前220年2月刘邦做了皇帝,称为汉高祖,建都洛阳(后迁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朝。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代雄主,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时起儒家学术几乎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汉武帝打败了匈奴。由于汉王朝的残暴和贪婪,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汉王朝,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军的起义,汉王朝摇摇欲坠,董卓之乱以后,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都侯,东争西讨,他的权利远在皇帝之上,势力渐渐强大起来。 ![]()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 五、三足鼎立,群雄争霸——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一)三国鼎立:公元208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打败了曹操。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主要控制黄河领域及北方一带;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控制湖北、湖南和四川一带;公元220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二)两晋南北朝:三国连年征战,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立晋(称西晋),280年晋灭吴,全国复归统一。316年匈奴贵族建立的政权灭西晋,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战乱时期,前后出现20个割据政权。直到公元439年鲜卑族政权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方获近百年的相对稳定。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继之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81年隋代北周。在南方,公元317年西晋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市)称帝建立偏安江南的政权,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以后又历经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四朝更迭。此四朝与北魏以降的北方政权相对峙,是为南北朝,直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才再次结束割据局面,使全国重归统一。 ![]()
6 六、华夏统一——隋唐五代(公元581年—960年) (一)隋朝的兴衰: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攻克了南朝的都城,陈兵溃败近300年的南北政权被消灭了,中国南北统一了。公元604年,杨广即位,即为荒淫亡国的隋炀帝。公元617年右屯卫宇文化及发动兵变,用丝带勒死了隋炀帝,隋朝也随着灭亡了。 (二)唐朝的兴衰:隋朝的大将李渊起兵反隋,公元618年,他当上了皇帝,称唐高祖,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经过几年的平乱,公元624年,唐统一了全国。经玄武门事件后,唐太宗即位史称贞观之治。唐代后期,李隆基即位——唐玄宗,这一时期史称为“开元盛世”,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破坏,出现了藩镇割据,唐朝走向了衰落。 ![]()
![]()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 朝代:唐代 作品数:894篇 诗人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 诗人作品大全:《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怨情》《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古风·庄周梦蝴蝶》《短歌行》《独坐敬亭山》《子夜吴歌冬歌》
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品数:2528篇 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 诗人作品大全:《忆江南词三首其一》《自咏·随宜饮食聊充腹》《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长恨歌》《岁暮·穷阴急景坐相催》《题杨颖士西亭》《池上二绝其一》《琵琶行》《白蘋洲五亭记》
杜甫 朝代:唐代 作品数:1304篇 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 诗人作品大全:《春夜喜雨》《春望》《对雪·北雪犯长沙》《奉送十七舅下邵桂》《登高》《戏为六绝句·才力应难夸数公》《赠李白》《绝句四首其三》《望岳》 杜牧 朝代:唐代 作品数:484篇 诗人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诗人作品大全:《山行》《江南春绝句》《赤壁》《阿房宫赋》《秋夕》《秋梦·寒空动高吹》《泊秦淮》《旅宿》《寄题甘露寺北轩》
孟浩然 朝代:唐代 作品数:267篇 诗人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 诗人作品大全:《春晓》《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宿天台桐柏观》《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王维 朝代:唐代 作品数:351篇 诗人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诗人作品大全:《送元二使安西》《鹿柴》《书事·轻阴阁小雨》《杂诗·朝因折杨柳》《画·远看山有色》《东溪玩月》《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杂诗·双燕初命子》
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品数:569篇 诗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诗人作品大全:《写意·燕雁迢迢隔上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夜雨寄北》《碧城·对影闻声已可怜》《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嫦娥》《登乐游原》《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李贺小传》
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品数:487篇 诗人简介: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 诗人作品大全:《晚次湖口有怀》《温汤客舍》《秋杪江亭有作》《感怀·秋风落叶正堪悲》《寻龙井杨老》《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哭张员外继》《送舍弟之鄱阳居》《喜李翰自越至》
贺知章 朝代:唐代 作品数:16篇 诗人简介: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 诗人作品大全:《咏柳》《回乡偶书》《题袁氏别业》《肃和·黄祇是祗》《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望人家桃李花》《太和·昭昭有唐》《采莲曲·稽山罢雾郁嵯峨》《顺和·至哉含柔德》
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品数:649篇 诗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诗人作品大全:《望洞庭》《百花行》《乌衣巷》《自江陵沿流道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壮士行》《竹枝词二首其一》《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孟郊 朝代:唐代 作品数:388篇 诗人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5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齐... 诗人作品大全:《游子吟》《桐庐山中赠李明府》《游终南龙池寺》《赠郑夫子鲂》《苦寒吟·天寒色青苍》《怨诗·试妾与君泪》《静女吟》《结交·铸镜须青铜》《济源春·太行横偃脊》
韩愈 朝代:唐代 作品数:421篇 诗人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 诗人作品大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答李翊书》《木芙蓉·新开寒露丛》《春雪·看雪乘清旦》《上张仆射书》《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师说》《花岛》《进学解》
柳宗元 朝代:唐代 作品数:146篇 诗人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 诗人作品大全:《石渠记》《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捕蛇者说》《潭州东池戴氏堂记》《钴鉧潭记》《江雪》《石涧记》《封建论》
李益 朝代:唐代 作品数:162篇 诗人简介: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 诗人作品大全:《夜上受降城闻笛》《金吾子·绣帐博山炉》《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登长城》《江南词》《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边思·腰垂锦带佩吴钩》《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北至太原》
温庭筠 朝代:唐代 作品数:311篇 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 诗人作品大全:《细雨·凭轩望秋雨》《望江南·梳洗罢》《赠蜀府将》《题崔公池亭旧游》《秋雨·云满鸟行灭》《春江花月夜词》《南歌子词二首其二》《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春日野行》
岑参 朝代:唐代 作品数:385篇 诗人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 诗人作品大全:《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早上五盘岭》《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暮秋山行》
王建 朝代:唐代 作品数:382篇 诗人简介: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 诗人作品大全:《精卫词·精卫谁教尔填海》《汴路即事》《鸡鸣曲·鸡初鸣》《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宫词·蓬莱正殿压金鳌》《凉州行》《调笑令·团扇》《新嫁娘词三首》《初授太府丞言怀》
贾岛 朝代:唐代 作品数:387篇 诗人简介:贾岛(779-843年),字阆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 诗人作品大全:《田将军书院》《寻隐者不遇》《题李凝幽居》《剑客》《题诗后》《宿山寺》《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绝句·海底有明月》《送路·别我就蓬蒿》
李煜 朝代:唐代 作品数:61篇 诗人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 诗人作品大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秋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病中书事》《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梅花·殷勤移植地》
李贺 朝代:唐代 作品数:205篇 诗人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 诗人作品大全:《荣华乐·鸢肩公子二十余》《吕将军歌》《神弦曲》《野歌·鸦翎羽箭山桑弓》《三月·东方风来满眼春》《金铜仙人辞汉歌》《七夕》《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南园·方领蕙带折角巾》
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品数:536篇 诗人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诗人作品大全:《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还阙首途寄精舍亲友》《答徐秀才》《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晦日处士叔园林燕集》《同褒子秋斋独宿》《玩萤火》《西涧即事示卢陟》 ![]()
(三)五代十国:五代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混战的继续和发展,中原有五个王朝,中原以外有十个国家。 7 七、边境战乱,九州统一——宋元(公元960—1368年) (一)宋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初,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一下子结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把权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失败。民族英雄岳飞英勇抗金,最终遭奸臣迫害致死,宋王朝加速了灭亡。 ![]()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代著名诗人词人: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
司马光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二)元朝的兴衰:公元1271,忽必烈将蒙古国的国号改为元,历史上的元朝从这时候开始。1279年忽必烈消灭了南宋。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一共只有98年。 ![]()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 即 孛儿只斤·铁木真。 ![]()
8 八、明末混乱不堪,清朝取而代之——明和清前期(公元1368年---1840年) (一)明朝的兴衰: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社会腐败,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政权,1368年5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不可多见的杰出君主,一生勤于政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方面做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巩固了明朝的政权。到明成祖在位时我国的航海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最有名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末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616年,他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史称为后金),与明朝公然分庭抗争。 ![]()
明朝皇帝列名: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
朱元璋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明代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明代著名人物
于谦
张居正
郑和
徐阶
宋应星
高拱
李时珍
徐达 (二)清朝的建立:经过萨尔浒大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紧逼,到皇太极即位,用反间计掉了对手袁崇焕大将,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成满州,162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勾结清兵镇压了起义军,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 ![]()
![]()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9 九、王朝腐败无能,名士奋起抗争——晚清和民国 (一)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对内实行残酷暴政,对外软弱无能,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清代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儒林外史》(吴敬梓),《老残游记》(刘鹗) ,《聊斋志异》(蒲松龄)。 ![]()
纪晓岚书法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 晚清四大名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兴名臣"之一。 ![]()
曾国藩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左宗棠的另一名言亦流传盛广:“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时创造了中国"四十六个第一"。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二)民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政府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
五四青年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民国著名人物:
孙中山(1866~1925)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 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归葬于河南安阳,享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钱锺书、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张恨水、谢冰莹、向培良、吴虞、冉云飞、琦君 10 十、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The War of Liberation),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举行谈判,先后于1945年10月和1946年1月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协议。 在此期间,国民党并没有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在其完成各项军事部署后,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开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还击。经过8个月作战,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将进攻重点放在山东和陕北。与此同时,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也逐步高涨,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使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战争第一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12万。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夺取全国胜利及其以后的基本政策。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接着,解放军分路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 十一、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与富强 第一阶段:1949-1953年,过渡时期。
1、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10月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持下,多次召开会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充分估计了各方面的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一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人民一起反击美国侵略者。"中央军委决定先着东北边防军四个军十二个师出动参战,尔后再抽调七个军二十四个师作为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逐步投入作战。"10月25日,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四团在温井以北的丰下洞至两水洞之间与敌第六师第三营相遇,将其歼灭,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便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一百零九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一万二千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二千六百九十多辆,击毁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其他作战物资无数。 第二阶段:1953-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十大元帅: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第三阶段: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第七阶段:2012至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了,现在正在越来越强大的道路上滚滚向前。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进的道路尽管并非一帆风顺,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