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抱怨过:“为什么孩子总爱玩手机/电脑?”抛开种种原因不谈,有位老师的话曾让兰小海颇有感悟,他说:“孩子们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他们一定要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如果完全不让他接触电脑和手机,那你只能把他隔离在孤岛上。” 所以孩子上网这件事儿,咱们还真得辩证看待。你不妨亲自带着孩子通过网络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这样孩子高兴,咱们也趁机把想说的道理灌输给孩子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我们精心推荐爸爸妈妈跟适龄儿童一起看下面的48部电影,有些道理,你不必亲口说出来,电影帮你说! 小学一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除夕的故事》 了解年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2.《没头脑和不高兴》 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
3.《雪孩子》 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伙伴关系,学会为他人和集体着想。 ![]()
4.《101斑点狗》 教育孩子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战胜困难。 ![]()
5.《你看起来很好吃》 教育孩子学会独立,离开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
其他推荐: 《海底总动员》:为了成长,勇敢出发。 《狐狸与孩子》:区分爱与占有。 《海蒂》:理解爱和亲情的珍贵。 小学二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木偶奇遇记》 学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学会在犯错中成长。 ![]()
2.《天书奇谭》 学会明辨是非,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
3.《大闹天宫》 无法无天的童年时代,也需要一颗朝圣的心。 ![]()
4.《大圣归来》 只要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就一定能找回自我。 ![]()
5.《小男孩》 爱与信仰的力量,能帮助你走出任何困难。 ![]()
其他推荐: 《七只乌鸦》:在接纳中学会爱与成长。 《忠犬八公物语》: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宽容。 《快乐的大脚》:在得不到同伴理解时,仍能快乐做自己。 小学三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千与千寻》 劳动和勤奋是改变自身状态的最后方式。 ![]()
2.《花木兰》 女子当自强,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 ![]()
3.《南国野兽》 爱与友谊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
4.《驯龙高手》 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差的你也可以成为英雄。 ![]()
5.《疯狂动物城》 敢于梦想,敢于成功。 ![]()
其他推荐: 《伴你高飞》:陪伴是最好的成长。 《小飞侠彼得潘》:告别永无岛,但永葆单纯。 《疯狂原始人》:勇敢走出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小学四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天堂的孩子》(又名为《小鞋子》) 挫折和苦难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养分。 ![]()
2.《南极大冒险》 人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
3.《追风筝的人》 学会面对和改正错误。 ![]()
4.《狮子王》 遇到苦难永不退缩,就是真正的“霸气”。 ![]()
5.《河童之夏》 接纳、宽容、友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其他推荐: 《菊次郎的夏天》: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要素。 《父亲的荣耀》:理解父亲,理解亲情。 《母亲的城堡》:理解母亲,以她为骄傲。 小学五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小王子》 梦想和友谊的力量。 ![]()
2.《想飞的钢琴少年》 遇到困难要学会思考并作出正确选择。 ![]()
3.《E.T. 外星人》 宽容和接纳,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
4.《冰雪奇缘》 重新认识自己,学会爱和接纳自己。 ![]()
5.《夏洛特的网》 在奉献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
其他推荐: 《功夫熊猫》:不作尝试,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勇敢传说》:真正的勇敢是用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阿薇尔和虚拟世界》:用另一种方式理解世界。 小学六年级电影读本目录 1.《魔戒》 关于责任、使命带来的神奇魔力。 ![]()
2.《伴我同行》 真正的朋友,会使你变成更好的人。 ![]()
3.《城南旧事》 童年往事中的爱与感动。 ![]()
4.《怦然心动》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 ![]()
5.《人工智能》 理解人类的发展,认识爱的力量。 ![]()
其他推荐: 《摔跤吧爸爸》:通过奋斗,才能获得尊严和自由。 《雨果》:永远保持一颗造梦的心。 《海洋奇缘》:行动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兰海说成长”微信公众号发送“教育电影”,领取电影史上杰出的30部教育成长影片。 推荐依据 心理学依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儿童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成长的危机,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一旦某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形成一个人重要的道德品质。 所以,婴儿期重要的心理主题是克服恐惧,获得安全感,形成希望之品质;幼儿期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控制,形成意志之品质。学龄初期和小学低段的儿童,重要的是认识自我,知道我是谁,形成自信感和目的之品质。 上濒教育通过16年的实战经验,总结出6岁+成长模型也能够印证这一理论。比如在心理模块,个人发展的心理感受分别是: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6岁+成长模型 选自《兰海成长教育公开课》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我们精选了在不同成长阶段最适宜儿童成长的电影,让儿童在成长的不同时期看到最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电影,进而让孩子们树立人生榜样,解决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教育学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3个水平6个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其中,科尔伯格指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全美最佳教师、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获得者雷夫·艾斯奎斯基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总结出了自己培养学生道德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师所提倡的道德境界六阶段理论侧重的是精神品德的发展,给学生的精神成长搭建了可以提升的阶梯。 新教育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和雷夫的“道德境界发展的六个阶段”提出的学生道德图谱,分为三种境界六个阶段。 第一个境界:自然功利境界。 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要逃避惩罚,我做好事是为了逃避惩罚,我不做我就要受到惩罚。第二个阶段,我要得到奖励,我做事情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实际上现在很多孩子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这两个道德阶段的影响。 第二个境界:习俗归置境界。 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要做个好孩子,我不是为了得到奖励和逃避惩罚做好孩子,我就是有一种做好孩子的愿望。第二个阶段,我要遵守规则,比如上网时我要遵守上网规则,游戏时我要遵守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出来的,所以我要遵守。 第三个境界:道德仁爱境界。 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比简单的服从规则又要高一个层次——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完全是出自于内心的。第二个阶段,惠泽天下。 在电影中学习,不仅遵循了孩子们成长的内在规律,而且尊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了孩子们的道德发展境界。 给自己和孩子一部电影的时间,相信你跟他都会受益良多,赶紧尝试起来吧! 内容节选自《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小学创意电影课程的开发艺术》,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