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中,对于孩子的打扮问题,有两种观点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 · 孩子要打扮啥,穿暖就行了,长得那么快,多买是浪费。 · 形象很重要,适当买点衣服,把孩子打扮起来是父母的责任。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个节约不节约的问题,按各自家庭喜好来就是了,和孩子的成长无关。 其实,非但有关,而且关系还不小。 先来看两个国外做的实验: 实验1:把一个6岁的小女孩单独放到一条繁华的马路边,看路人的不同反应。第一次,实验者将小女孩打扮得体,干净整洁,结果小女孩刚站了几分钟,就有路人上前询问孩子是否迷路了?父母在哪里?…… ![]()
第二次,还是这个小女孩,这次小女孩被打扮的邋遢、破烂,她站在街边,整整半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上前关心。 ![]()
![]()
实验2:这次换8岁小男孩,在冬日街头,衣着单薄但干净,其实内里有保暖措施,但实验者要求孩子表演出瑟瑟发抖的样子。 ![]()
很快,就有路人上前关心孩子,还有人解下自己的围巾给孩子裹上。同样,换了邋遢衣服的小男孩,就没有一个路人上前关心。 ![]()
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结果都一样。正如著名的餐厅实验中,小女孩衣着得体就被邀请一起进餐,而换成邋遢衣服,就被驱赶出餐厅。这个实验女孩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的容貌没有变化,只是衣着变化,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这让自己非常沮丧。 ![]()
这些实验反复证明了一件事:衣着打扮,很多时候决定了孩子被人接纳的程度。 · 那么“被人接纳”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呢? 1,被人接纳,能获得更多帮助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曾说:未来有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将决定你的成就高低,那就是让周围人都愿意来帮助自己的能力。 怎么让周围人来帮自己,最起码的,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个好的观感。 2,被人接纳,能获得更多鼓励 人们愿意鼓励的,往往都是些更能传递出希望的人。 而希望是什么?希望本身就是资源! 一个衣着得体的小孩,他身上传递出来的是: ·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关心、在意; · 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愿意花在孩子身上; · 孩子本身有一定的自律性,自控能力强于一般孩子,才能保持干净整洁。 3,被人接纳,能让孩子找到自我 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一般到16岁才逐渐稳定下来,在此之前,他们的自我评价来源于外界对他们的态度和反馈。 山本耀司:“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些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
现在,知道了外在形象对孩子的重要性,那么父母该怎么营造孩子的外在形象呢? · 衣着 面料上,冬季要注意“起球”问题。毛衣、大衣不追求多贵,但要及时剃除毛球,这样更显整洁。 颜色上,搭配简单,不要大红大绿,应以:蓝、红、黄、黑、白为主,这几个颜色除了好搭配、适合大部分孩子的肤色,而且还很有活力。 款式上,宽松、舒适为主,不要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花纹和设计。 我曾亲眼见到,一个孩子身上的衣服有流苏设计,但孩子在奔跑时,流苏勾到一个突出的钉子,导致孩子摔倒,手臂骨折。 · 卫生 特别注意孩子衣服的领口、袖口,别发黑了还不换。 冬天孩子洗完脸要及时涂油,皴裂让孩子受罪,且还显得不干净。 鞋子2-3双轮换穿,总是盯着一双穿,湿气重不健康,且容易脏旧。 无论孩子去哪儿,都要给孩子随身带好餐巾纸或湿巾纸,带一样就行。 ![]()
· 发型 发型清爽:女孩束发,男孩短发。 有些家长给男孩烫一头英式卷发,给女孩做了非洲烫,这些发型,虽然时髦,但不适合孩子。 给孩子打扮,并非是追求时髦,而是要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此外,孩子运动量大,容易出汗,注意勤洗澡洗头,以免产生异味。 · 体态 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应该是孩子该有的朝气蓬勃的体态。 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弯腰驼背,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这样的状态,穿啥都没用。 因此,父母培养孩子舒展、自信的体态也非常重要。 · 谈吐 装扮孩子除了注意外形外,谈吐也要注意: 1,声音不要太响,也别太轻,适度。 2,有礼貌,热情、大方。 3,想好了再说,表述清晰。 ![]()
最后,我们以杨澜的现身说法,结束本文。 年轻时邋遢的杨澜,被房东太太赶出门。 此后,日渐成熟的杨澜越来越意识到“必须精致”的意义,于是有了这句名言: 没有人有义务,必须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送给我们所有的父母, 请为孩子把好“外表”这一关,垫定孩子一生的审美和贵人缘。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