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 · 六大茶类
整体而言,中国还是绿茶的天下,种类最繁多,毕竟江南自古善于自我营销,众才子佳人纷纷代言,抢鲜喝上一杯春茶在古代是皇帝也要附庸的风雅。如:龙井茶、碧螺春、六安瓜片等;红茶是位富有魅力的小姐姐,可高贵可亲民,如今红遍了全世界。如:滇红、祁门红茶、正山小种;黄茶像不出世的高人,据说爱她的人也很神秘。如:霍山黄芽、君山银针;乌龙茶最考验工夫,完美诠释了中国人对食物的耐心和讲究。如:凤凰单丛、东方美人、武夷岩茶;白茶单纯干净,如福鼎白茶、月光白等;黑茶越陈越香,如安化黑茶、普洱熟茶等。
❷ 茶的发酵度
类似煲汤的过程,发酵度低的茶,滋味鲜甜清爽,汤水清冽,性偏寒,适合上午饮用,有清火明目的功效(苦茶清火);发酵度越高的茶,汤越熬越浓,变得醇厚润滑,性质越温和。所以一般建议下午喝红茶,晚上可以喝一些熟茶。 ❸ 六大茶类的制作过程
❹ 茶味的形成我们想要知道一杯茶里什么是甜的,什么是苦的,就要先知道一片茶叶里到底有什么,如下图:
一片树叶,通过杀青、萎凋、揉捻、发酵(爆炒、清蒸、红烧 )等工艺,各种物质形成了不同风味,那么究竟是哪些物质在刺激你的味觉呢?看下面这张图你就懂( 懵 +_+)了
![]() ❺ 茶叶的功效很多人,喝了两杯普洱就巴不得能瘦十斤,好像茶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我想说的是,一杯茶首先是饮料属性,最重要的是你觉得好喝;其次,真的要说功效,真正医学研究上用作药用的浓度是非常高的,日常的饮茶只能是一个日积月累缓慢的过程,每天给自己一杯茶,首先会给你一个相对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科学了解不同茶的属性和功效,根据需求为自己搭配长期的饮茶计划
绿茶· 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 · 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 · 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 · 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白茶· 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 · 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 · 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 · 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黄茶· 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 · 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 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青茶· 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 · 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第一名 · 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红茶· 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 · 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 · 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黑茶· 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 · 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 · 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❻ 基本冲泡会做饭的人一定会泡茶,了解食材是你泡好一杯茶的一半 嫩度高的茶,用较低水温,越粗老的茶,用较高水温。出水速度、出水力度、浸泡时间都会影响物质渗出的方式和茶汤的浓度…(这个说来话长,以后单独讲)搞清楚影响茶汤的变量,便能随自己心意去控制一泡茶的滋味了。 泡好一杯茶的秘诀是:多泡多思考。
![]() ❼ 茶叶的有效期和存放茶叶存放的三大原则:避光、防潮、防异味 绿茶 | 今宵有酒今宵醉,趁着春色赶紧喝完,喝不完一定要密封(非常重要!),存放于冰箱冷藏室; 白茶 |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常温密封保存,避光,防潮; 黄茶 | 同绿茶,密封冰箱冷藏; 青茶 | 常温密封保存,避光,防潮,防高温; 红茶 | 常温密封保存,避光,防潮; 黑茶 | 常温保存,避光,防潮,防高温/寒冻,存储间定期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