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自己,奋斗改变人生!

小改变

当前位置: 主页 > 营养生活 >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时间:2024-06-18 21:30来源:未知 作者:网络 点击: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文|八个碗

转载请提前与我联系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虽有话说事无巨细,但炒菜可是一件精细活儿。

写了这么多烹饪原理和技巧的文章,一路关注的朋友,是不是已经发现再做菜时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了呢?

烹饪是一件小事,味道由食材和调料提供,鲜香被一个个的细节把控。

我曾说烹饪是一门艺术,味道的创作大开大合,但是味道的形成需要心细如丝。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忽略一个小细节也许无伤大雅,处处丢三落四的话,那些隐藏在菜品里伤风败俗的“小味道”就会搅乱了风云。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烹饪亦是如此,把小味道们处理好,能得到悠远绵长的回味,处理不好就是挥散不去的异味。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本书每读一遍都能体会到新的感悟,原因就是注意到了书中更多的细节。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做菜其实也是这样的过程,做的越多感悟越深,当你静下心来一次次耕耘味道之后,一些之前从未察觉到的东西,便会自己浮出水面。

做菜和雕刻很像,先是“大刀阔斧”,再来精雕细琢。厨艺的高低,体现在细节的处理,尤其是一些小味道,特别容易毁掉一盘精心设计的菜品。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01 先说说“小苦”

有很多食材和香料是有微苦味道的,往往因为它的本味过于优秀,所以我们才容纳了它们的“小苦”。

苦味对于整体味道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虽然苦味并不尖锐,奈何我们对它却十分敏感。一丢丢的苦味,就可能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让带有苦味属性的食材和香料失去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苦瓜炒蛋

苦味的代表,应该是苦瓜了,不过苦本身就是苦瓜的代表性味道,所以它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

很多朋友喜欢芥蓝,虽然骨子里是南方菜,却也深受北方人的青睐,芥蓝的小缺点就是微苦。

前几天组织了一场小聚,我做了一道白灼芥蓝,因为入口不苦,回味甘甜,被其中一个朋友硬生生的占为己有,一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光了它。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吃完以后还死皮赖脸的问我做法,因为他一直被芥蓝的苦味困扰,总觉得自己做的味道不完美。

其实我就是拿掉了芥蓝的苦味,看似只是一个小处理。但是去掉苦味后,芥蓝的鲜味和蔬菜本身的甜味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效果会有明显的变化。

蔬菜类食材,去除苦味也好,其他异味也好,最自然的手法是焯水。确切的说,是轻焯水。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宽水面,大火滚,把菜下入,几秒钟再次开锅立刻捞出。用热水的温度激发味道的释放,短暂的时间让蔬菜塌秧却也不至于失去筋骨。尤其是“张牙舞爪”的绿叶菜,轻焯以后反而利于后面的炒。

炒制的时候,再用一点点糖中和残留的苦味。炒锅里的温度会刺激苦味的出走,同时烹饪中用到的胡椒粉也能压制异味。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芥蓝的苦味藏的还不算深,最难找到的苦味是我们常用的糖色。卤肉用的糖色,在呈现出我们最爱的枣红色时,焦苦味会伴随而来。

很多朋友在家做鸡肉的时候喜欢用糖色调色,微苦的味道就来源于此。

想要去掉糖色的苦,也有两个方法,既然说到了糖色,就先把它的原理和技巧跟大家分享一下。

让糖变色有两种反应:

一是西餐常用的美拉德反应;

二是调味料家族深爱的焦糖化反应。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美拉德反应的大概原理是糖和蛋白质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褐变和特殊的芳香味道。

焦糖化反应是温度作用下,糖中水分流失,糖变为焦糖,颜色随之加深。

很显然,糖色是焦糖化反应的产物,而我们日常简单的“黑色”调味料,基本上都会添加焦糖色来调色,包括生抽,老抽,甚至是醋,可乐和啤酒也会使用。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糖色根据用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挂霜,白色,挂霜花生。

拔丝,浅黄香油色,拔丝红薯。

琉璃,琥珀色,糖葫芦。

糖色,枣红色,卤炒。

新手炒,用油加水,水的比热容更高,温度上升慢,所以更容易掌握火候

做卤汁时,用热的栀子水冲糖色水,颜色更漂亮。栀子用水泡洗后,加水烧开浸泡,汤汁变红亮。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栀子

红烧肉用糖色上色,加水烧开后,大火炖10分钟左右,给肉上住颜色。

继续说焦苦味,同样两种方法,琥珀色时把肉下入,翻炒时肉腥挥发,香味出现,同时糖色加深,这个过程满足美拉德反应条件,还会获得特殊香味和鲜味。

用白糖的甜去中的焦苦味,是第二种方法。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红焖鱼


02 继续说说植物的“小腥”

肉类食材的腥来的张扬,召人耳目引人注意。植物类微小的腥味因为比较低调,所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

因为过于微小,在调味的时候被香料和调料顺手去掉了,但也不乏有忽略和漏掉的时候。

这里面以豆腥味最为明显,大豆直接食用无论味道和口感都让人提不起兴趣。在聪明的中国人手里,大豆摇身一变,变为美味的豆腐,豆皮,豆腐丝等等的豆制品。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严格的说,它们算是烹饪中的半成品,需要当作普通食材处理制作菜品。

遗憾的是,在变身的同时大豆细微的腥味也得到了释放,成了它们身上的“小污点”

不喜欢豆制品的人,大部分是讨厌它的腥味,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某些豆制品腥味甚至盖过了本味。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豆腐去除腥味,最有效的办法是焯水,加一点盐,煮一会儿还可以帮助塑形。

豆皮或者干豆腐,有的地方也叫千张,如果口感发硬的话,焯水的时候加一点点食用碱,可以把豆皮软化。

山西有一道很有意思的菜,叫小米炒土豆,土豆的爽脆和小米的谷香结合起来耐人寻味

至于为何用这个词,是因为我大概猜测到了它的由来。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说来也巧,土豆和小米也有一点腥味。

土豆中的土腥味,比较清淡,搭配肉类或者醋溜亦或酸辣做法时很容易被去除。不过在做土豆泥的时候,尤为突出。

同是根茎类食材的红薯,其实也有土腥味,只不过被甜味盖住了。

土豆淀粉含量高,但是较为稳定,加热后分解成有甜味的二糖或单糖太少,所以吃不到甜味。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做土豆泥,去除土豆腥味,用糖效果最好,去腥还能调味,若是咸口菜,可以用一点胡椒粉或者五香粉也可以。

小米的腥,水煮就可以,开盖水煮,腥味很容易散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下,开盖水煮和盖盖蒸,一尝便知。


03 竹笋的“小涩”

春天已至,这个季节适合吃笋,只不过它的苦涩味把大家挡在了门外。

涩味的产生是因为食材中的植酸和草酸与唾液中蛋白质结合沉淀,唾液的缺失失去了口腔的润滑,舌头上皮组织收缩产生涩味。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大家喜欢笋的鲜,笋的脆,笋的甜,却都被它的涩给“毁掉”了。

笋去涩,分两种场合,炒菜和煲汤。

炒制前,笋提前焯水,加一点盐和黄酒,也可以用黄酒浸泡一会儿,都可以去涩。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煲汤用的话,笋不改刀,破开头和尾,加一点生大米,倒凉水烧开,根据笋的多少判断煮的时间,烧开转小火至少1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

这样操作完,笋涩味尽除,清新甜美。用来煲汤,也可以改刀后搭配其他食材炒制。

糖色苦,土豆腥,白菜臭,别让烹饪中的“小味道”伤了大雅

腌笃鲜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签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