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家乡鸟 数你最为飘然若仙 轻盈的 于林间上下翻飞 却又一直拖着 那曼妙的长长的绶带———— 不肯撒手 偶然间 房门外 传来你那吵闹的声响 是夫妻间的指责? 声音中貌似有着 ————最为严厉的责骂 快速跑出房门 寻你 却又不见 真想认真地细看你一眼 林中的仙子
![]()
![]()
![]()
![]()
![]()
![]()
![]()
![]()
![]()
![]()
![]()
白居易有诗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5月,是农忙的季节,可是因为她的到来,地处皖南人杰地灵的绩溪县溪马村却是另一副景象。 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不约而同赶赴到此,一探她的花容,看美人出浴,观慈母育雏。 让摄友们恋恋不忘、痴心追随的就是有着“林中仙子”和“林中凤凰”之称的绶带鸟。 每年夏季,绶带鸟如约而至。因为溪马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绶带鸟到此繁衍生息。 鸟友们可以相约同行,观赏“林中凤凰”之余,还可以体验农家的热情与质朴,住农家小院,吃徽州特色家常菜。 “绶带鸟”之名,不知何时开始出现,但人们更喜欢称它为“寿带鸟”。这种鸟的两种象征意义,都与其称呼有关,称之为“绶带鸟”,象征官运亨通;称之为“寿带鸟”,则象征长寿。 寿带鸟还有一个特别神奇之处,当它们到了迁徙之时,为了长途飞翔减少阻力,雄鸟居然啄断自己那两根它引以为豪的“长飘带”,其壮举犹如凤凰涅槃。 ![]() 爱美的“寿带鸟”为了保护它美丽的羽毛每天都会洗澡。 ![]()
![]()
绶带鸟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性羞怯,常活动在森林中下层茂密的树枝间,时而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时而在枝间飞翔,或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飞行缓慢,长尾摇曳,如风筝飘带,异常优雅悦目,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偶尔亦降落到地上,落地时长尾高举。 ![]() 雌绶带鸟 ![]()
![]()
雌性绶带鸟比雄鸟要短小,它体态美丽,体型似麻雀大小。它体色带有金属闪光的蓝黑色,头顶伸出一簇冠羽;鸣叫时可耸起,体羽为背栗腹白,翅尾也是栗色。 ![]()
![]() 雌鸟未交配之前也有尾羽,交配以后便自行脱落。 寿带鸟作为国家“三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保护动物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鸟类。 寿带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也出没于竹林等地,尤其喜欢沟谷和溪流附近的阔叶林。食物中几乎全为昆虫,而且以鳞翅目为最多,例如天蛾、松毛虫及其幼虫等。它们的出现,应该说是老山森林中非常好的消灭害虫的能手。 相传寿带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它们常常成对出现,拖着曼妙的长尾上下翻飞,飘然若仙,形影不离。 这种鸟,虽小如麻雀,但其体态比麻雀漂亮多了,最突出的特征是雄性有着两条长长的中央尾羽,有的甚至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像绶带一样,因此古人将它取名为“绶带鸟”,因“绶”与“寿”谐音,故又名“寿带鸟”。 “寿带鸟”到了老年,全身羽毛变成白色,当它摇曳着白色的长尾,缓缓飞翔于林间时,就像在风中飘起的朵朵白花,因而人们又称之为“一枝花”。此外,“寿带鸟”还有“白带子”“紫带子”“长尾鹟”“练鹊”等异名。 ![]() 雌性“寿带鸟”给幼崽喂食。余敏/摄 ![]() “寿带鸟”给幼崽喂食。余敏/摄 摄友指引:安徽省绩溪县溪马村,距绩溪北站2公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除了寿带鸟,溪马村还有白眉姬翁、橙头地鸦、灰卷尾、松鸦、红嘴蓝鹊、小翠可拍,带镜头400-600即可。
![]() |